【内容提要】汉源大地头遗址2004年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汉代、明清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中汉代遗址有房屋基址12处,灰坑4个,井1口,墓葬2座,出土汉代遗物有铜镜、陶罐、玛瑙珠等。大地头遗址汉代房基遗迹为研究当地在“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提供了材料。
○文保技术
文物修复中的粘接技术 杨晓邬(94)
[内容提要]通过宣汉罗家坝出土青铜器的修复,介绍了环氧粘剂、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合剂及其在文物修复中的运用与粘接工艺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提 要:
○简讯
○研究与探索
湖北巴东罗坪遗址群动物遗骸研究报告 武仙竹 杨定爱(36)
[内容提要]湖北巴东罗坪遗址群,位于神龙架南坡、神龙溪上游。该遗址群由相关的车口遗址(BLC)、泰山庙遗址(BLT)、猪脑壳包墓地(BLZ)等几个位置相近的文化遗址组成。2001——2002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罗坪遗址群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古发掘。遗址群文化内涵以汉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周、明、清等时代文化遗存。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动物遗骸,发掘工作者按照严格的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对这些动物遗骸依其出土单位进行全部搜集。2003年夏秋之际,在对罗坪遗址群的整理研究中,我们对这批动物遗骸也作了种属鉴定和初步研究。
【内容提要】“卐”字纹饰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纹饰之一,在古代埃及、波斯、希腊、印度、欧洲、西亚等地区都有所发现。在中国,“卐”字纹饰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一个图形符号,又是一个音形义具备的汉字。本文作者拟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初步将卐字纹饰划分为先佛阶段、佛化阶段、世俗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并行存在,相互影响,然后初步总结和考察了其象征意义。
四川泸州河口头汉代崖墓清理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泸州市博物馆(25)
[内容提要]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永宁河畔的泸州河口头崖墓于2005年4月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的M1为梯形单室崖墓,已遭严重盗扰,出土陶俑、陶案和陶罐、摇钱树残枝、五铢钱等器时代为乐汉中晚期;M2为长方形单室墓,已遭严重盗扰,出土陶俑、五铢钱等物,时代为东汉晚期。
四川汉源大地头遗址汉代遗存发掘简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景观与环境动因 孙吉 邓文(44)
[内容提要]岷江上游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脉东缘,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鲜明,是藏黎民族走廊中最独特的一个区域。本文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为时间断面,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探讨文化源流、聚落建筑、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一家文化传播等要素的呈现,并分析背后的环境机制以及景观呈现对环境的响应。
2008年度对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的发掘,共清理了房址5座、墓葬13座、灰坑102座。出土各类遗物200余件,包括石器、陶器和铜器等。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墓地。麦坪遗址是大渡河中游地区的一处中心聚落,通过本次发掘首次区分出了四类不同的文化遗存,对该遗址的文化分期和年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研究本区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姜寨一期房屋的分类及相关问题 于 璞 (25)
玉带钩散论 王仁湘(58)
[内容提要]考古发现的中国古代带钩,如果以质料划分,数量上以铜带钩最多,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带钩。带钩中还有一类玉质制品,因为出土数量较少,延续的年代也比较长,一般不大为研究者所注意。玉带钩的实用性虽不及铜带钩,但就艺术价值而论,多数玉带钩都在铜带钩之上,无论造型与工艺都有特别的表现。
河南洛阳市西工区M8832号东周墓……………………………………洛阳市文物工作队(33)
四川汉源县麦坪村、麻家山遗址试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造像与碑刻
四川安岳涅槃佛像的解读及重修时代 金申(85)
[内容提要]四川安岳卧佛院的涅槃像是左胁而卧的佛像是基于什么理念而雕刻的有各种意见。在卧佛中背对观众头部朝向释迦佛的人物,他应是释迦涅槃前最后归依的弟子须跋陀罗。涅槃佛像的雕刻时代,推断开凿于唐开元年间使较妥当的。但是佛头的底发和肉髻之间有一个椭圆形的硕大髻珠,据此判断安岳卧佛在宋代曾被大规模的维修过。
作 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内容提要】三峡地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出土了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此碑现藏中国三峡博物馆,长方形,碑首无文字,碑文为阴刻隶书,全文布局严整,字体稳健,是隶书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属近百年出土的汉碑中罕见的精品,碑文内容为追溯景代的来源。
云南古代镍白铜初探 康利宏(72)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镍白铜的性质及用途,指出了镍白铜是由云南滇东北一带最早创造和发明的,回顾了18、19世纪“云白铜”西传得历史。
提 要:
【内容提要】基层博物馆最重要的基层工作是保管藏品,收集文物标本,但现状令人堪忧,急需建立完善的藏品整理和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展品陈列为基层博物馆重要的职责。应通过学习把研究水平提高,开创特色展览。
浅析商周青铜器上的圆涡纹 张婷 刘斌(68)
[内容提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会见到圆涡纹,也叫涡纹。涡纹形制简单,不像兽面纹、龙纹或鸟纹这些商周时期非常流行的纹饰引人注目,所以有关涡纹的研究前人虽有所涉及却未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圆涡纹进行归纳梳理,提出了粗浅的认识。
【内容提要】冥钞是明代后期产生的新冥币,但是最近金华发现的雕版不是冥钞而是烧化冥钱的封袋。封袋须填写受祭者的名讳,以防其它鬼魅抢夺,封缄是保证纸锭不散落,可见它对冥币安全的重要作用。
四川凉山冕宁三分屯遗址试掘简报 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冕宁县文物管理所(31)
[内容提要]三分屯遗址位于凉山州冕宁县城厢镇三分屯村西南约1公里处,该遗址南北长558米,东西宽75米,位于南河与东河交汇处的一级台地上,1975年四川省金沙江渡口段、安宁河流域联合考古调查队首先发现了该遗址。1987年6月文物普查时又详细调查了该遗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雅安市文物管理所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15)
○文博论坛
○调查与发掘
四川汉源桃坪遗址及墓地发掘报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雅安市文物管理所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3)
[内容提要]为配合瀑布沟水电站建设,抢救淹没地区文物,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市文物管理所和汉源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于2004年5月~7月对汉源县桃坪遗址及墓地进行了首期考古发掘,该处文物点由战国——两汉时期的土坑墓、砖室墓以及时代可能更早的古代石器采集点等古文化遗存所构成,分布范围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200~300米,面积约16~24万平方米。首期发掘区域位于桃坪台地群中部大坪头台地东缘近断面处,发掘面积逾6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了西汉——明清时期的各类墓葬18座,商周及宋代的祭祀坑和灰坑5个。
作 者:李英华 包爱丽 侯亚梅
基层博物馆的现状及思考——以四川新都杨升庵博物馆为例 王 波 廖继成 (68)
四川广汉月亮湾出土玉石器探析 许 杰(51)
[内容提要]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首次重大发现,据已知材料当属二十世纪早期在月亮湾底垫一土坑中出土的一批玉石器,由当地农户燕道诚在其住宅燕家院子附近掏水沟时发现继而率众挖出。这一发现在当时盛传一时,可惜器物不久即多有散失,因此出土器物总数和全部种类不得而知。但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即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和四川省博物馆等机构日后收藏了若干传月亮湾出土的器物,使学术研究成为可能。笔者近年来在研究三星堆遗址中不时涉及月亮湾出土玉石器,对相关问题取得一些微观的认识。仅借此机会,报告偶得二则。
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包含两个既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特性,一方面它在毛坯生产和工具加工阶段被赋予了预设性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另一方面在使用阶段它有实际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以往的研究方法多关注于后者,为了探讨前者,法国学者新近提出了技术-功能分析法,该方法关注工具加工的技术过程和最终的技术特征。通过综合提炼支配工具生产的技术机制、分析工具刃口上所整合的技术特征,技术-功能分析法能让我们理解工具预设性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并复原打制者的意图。本文初步介绍这一方法,并以观音洞遗址的石器材料为例进行了运用,结果表明,它在揭示打制者意图及工具预设性的功能和使用方式的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与研究
峨眉山华严铜塔铸造年代初探 熊锋(90)
[内容提要]峨眉山华严铜塔,因塔体高大,铸造精美,但其铸造年代存有元代说和明代说两种说法。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认为华严铜塔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妙峰禅师为金顶渗金铜殿配套而募造,因体重难上而留置于山脚的圣积寺。
山西岢岚县乔家湾龙山文化晚期遗址………………………………………………王晓毅(3)
【内容提要】建国初期河南洛阳北郊岳家村30号唐墓中出土若干波斯萨珊朝银币,通过重新整理报道,初步考证出部分银币的铸造地点,并推测出该墓墓主人有可能是来自西域的少数民族。波斯银币在洛阳的出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洛阳在丝绸之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川东地区民间古床纹饰的象征性寓意 邓晓 邓旭(77)
川东地区民间古床的纹饰不但题材丰富而且寓意深刻,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思想与审美观念。其内容包括:吉祥物品纹、花卉、器具纹,果实、蔬菜纹,鸟兽、虫鱼纹,建筑、舟楫纹,人物、故事纹等等。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我们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人文历史、审美意识乃至社会观念,从而有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 者:彭适凡 孙一鸣
再说金华冥币封袋雕版——兼与何立民先生商榷 陆锡兴 (57)
提 要:
关于麦沱M47所出土“西王母俑”应该是“西王母陶灯”,其时代为“东汉晚期”。M47的时代也应该是“东汉晚期”,而并非原报告所定的“东汉早期”。该器物不是生活实用器,而应为祭祀或殉葬的明器,祈求通过西王母神来引魂升天。
○考古简讯
○调查与发掘
关键词:山西 岢岚县 乔家湾遗址 龙山文化晚期 窑洞式房址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人们就文物保护事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认识不足。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文物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得出文物保护事业的贡献值。
甲骨学发展的新总结——评《中国甲骨学》………………………………………曹定云(89)
浅谈中国的“卐”字纹饰 宋丙玲 (59)
篇 名: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性质初探 张应桥 (34)
目 录
【内容提要】1982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秦田律木牍,是战国晚期秦国拓辟疆域扩大领地的重要证据之一。牍文内容仅一百多字,公开发表以后,引起国内外史学、考古、古文字、书法界的极大关注,先后有五十多篇研究文章对此进行讨论。这些文章在对牍文文字作了释读和考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时法律所规的土地田亩制度。与木牍拌出的一组器物和钱币,在年代学、货币金融史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河南 洛阳市 竖穴土坑墓 春秋时期 列鼎
【内容提要】根据姜寨一期房屋的室内不置对其进行型和式的划分,分析其功能与规模。依据每组房屋中的大型房屋在左,中、小型房屋在右等原则,姜寨一期房屋可以划分为五组。这五组是由最初的单一整体发展形成的,各组的大型房屋及部位有本族左侧边界而以中型房屋为首的其它小型房屋和灰坑都密集分布在大型房屋的右侧。
【内容提要】汉源县富林镇、大树镇是大渡河中游古代文化遗址最为密集的地区。2001年底,由多家单位组织的大渡河中游考古队在汉源县境内开展了考古调查,共发现和确认十余处新石器时期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并对其中的麦坪村、麻家山等遗址进行了试掘,揭露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墓葬、灰坑、房址等遗迹十余座,出土陶、石、青铜、玉、骨器等各类器物数百件,为研究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及演变序列提供了新材料。
提 要:
四川青川出土秦“为田律”木牍的重要价值 黄家祥 (39)
关键词:杨府山土墩墓 年代 时空背景 商周之际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3)
关键词:甲骨学发展史 商代甲骨文 西周甲骨文
洛阳岳家村30号唐墓出土波斯萨珊朝银币 霍宏伟 程永建 (48)
许昌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铜八仙 张金凤 (96)
……………………………………………………………………李英华 包爱丽 侯亚梅(58)
文物保护事业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贡献的研究——以四川为例 高大伦 任 栋 (71)
雅安市文物管理所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 (20)
1987年,在河南洛阳市黄河北岸的吉利区炼油厂建设工地,发掘了北魏时期的吕达、吕仁父子墓,这是洛阳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北魏时期家族墓地。两座墓葬的分布位置符合当时的埋葬制度,墓中出土陶器处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转变期,形成前、后期不同风格的随葬品组合。吕达墓中的嵌蓝宝石金戒指制作精美,所饰联珠纹充满异域风格,应为西亚粟特人所制,墓中出土胡俑的形象无疑为西域人,这些都是北魏迁洛以后以洛阳中心的东西文化交流和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见证。
【内容提要】明代墓葬中多出土明以前的钱币,通过探讨明代以前和明代铸钱的情况,说明由于受纸币和白银的影响,明代钱币的数量和作用大不如前,而整个明代前朝的旧钱一直处于流通中,并且时常被用于随葬,这种情况尤其在北方地区多见。
浅议明墓中的古钱 夏 寒 (51)
石器研究的新视角:技术—功能分析法——以观音洞遗址为例……………………………
读三峡新出东汉景云碑 魏启鹏 (64)
篇 名:山西岢岚县乔家湾龙山文化晚期遗址
【内容提要】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埋葬人员庞杂,随葬大量毁坏的兵器、随葬器物分层埋葬和无嫁女的藤器等特征,不仅与其它地区西周贵族墓地有明显不同,而且与西周时期实行的族葬墓制度也不合,结合《周礼》关于西周墓葬制度的相关记载,联系到这里曾是“成周八师”的驻防地,我们认为这处墓地是“成周八师”阵亡将士的“陵园”。
○读书与思考
提 要:
篇 名:汉代翠鸟铜饰研究
提 要:
关键词:石器技术-功能分析法 技术分析图 操作链 观音洞遗址
作 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雅安市文物管理所 汉源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西昌市发现两件“干”字形铜杖(周志清 王 昊· 95)
提 要:
翠鸟铜饰是出土于西南地区的一种小型器物,目前已发现25件。除了个别器物为采集品外,绝大多数器物出土于墓葬之中。根据所在墓葬的时代特征,可以确认这些器物的年代基本属东汉时期,个别器物的年代或可晚至三国时期。除了翠鸟造型外,有些器物中还出现了罐、钱币、鱼、羽人等造型。通过分析这些造型的寓意,可以确认翠鸟铜饰是一种特有的装饰物,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吉利、致富、成仙等愿望。在用途上,翠鸟铜饰可作为摇钱树的饰件,也可单独使用。
篇 名:河南洛阳市西工区M8832号东周墓
二零一一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彩世界平台注册网站。
二零一一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彩世界平台注册网站。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
篇 名:石器研究的新视角:技术—功能分析法——以观音洞遗址为例
作 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作 者:王晓毅
○研究与探索
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洛阳市文物工作队(44)
2009年,对山西岢岚县乔家湾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窑洞式房址16座,其中10座保存比较完整,均由圆角方形的居室、窄而外凸的门道和位于居室中心的圆形火塘组成,有的还保存有户外活动区。居室地面与墙壁均涂抹白灰面。房址面积多为10~15平方米。出土遗物以侧装双鋬鬲为代表,通过与周边地区出土同类器物的比较,推定该遗址的年代应为龙山时代晚期。乔家湾遗址龙山文化晚期居址的发现,为深入探讨晋西北地区新石器末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零一一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彩世界平台注册网站。关键词:河南 洛阳市 北魏纪年墓 吕达墓 吕仁墓
作 者:马晓亮
2005年,在河南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了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编号为M8832。该墓葬的形制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为两棺一椁。随葬品包括数量较多的青铜器、玉器等,器物造型精美,制作工艺水平较高。青铜礼器组合中有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按照“周礼”的等级制度,推断墓主人应是具有较高地位的高级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墓葬的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汉代翠鸟铜饰研究……………………………………………………………………马晓亮(82)
浙江温州市瓯海杨府山土墩墓出土了一批青铜礼、乐器和兵器,它们所属的年代和性质等诸多问题,对探讨南方地区东、西文化的互动、交融乃至民族的交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发掘者断定该墓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本文对墓中出土青铜鼎、簋、铙以及云雷纹带翼短剑等的形制和装饰特征,逐一进行具体分析。在重点探讨青铜大铙时,还对浙江其他地区发现的铜铙作了分析、排比与断代。最后认为这应是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南方系青铜器,其时代应在商末周初即商周之际,该墓的年代最晚也应在西周早期。
关键词:汉代 西南地区 翠鸟铜饰 吉祥寓意
○调查与发掘
提 要:
浙江温州市瓯海杨府山土墩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彭适凡 孙一鸣(71)
《中国甲骨学》将甲骨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草创时期”、“发展时期”、“深入发展时期”和“全面深入发展时期”。对各个时期甲骨文的发现、整理、出版、研究及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全面介绍。本文重点评论该书对“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的新总结。在此阶段,无论是商代甲骨文和西周甲骨文,在发现、整理、断代、研究和文字考释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一系列重要著作的问世,是甲骨学进入“全面深入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中国甲骨学》对此所作的“总结”是客观的,将为甲骨学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四川 汉源县 麦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篇 名:甲骨学发展的新总结——评《中国甲骨学》
篇 名:河南洛阳市吉利区两座北魏墓的发掘
作 者:曹定云
篇 名:浙江温州市瓯海杨府山土墩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本文由彩世界平台注册网站发布于考古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二零一一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彩世界平台注册网站
关键词: